“快看青牛!”小芝指着冰崖,只见青牛踏过的冰面浮现出红色脉络,如气血重新贯通,“它的热气在融化寒冰!”
第二折 青牛化寒·五行生克通经脉
赤鳞君率药灵童深入牛心谷底,只见谷壁上的“经脉图”已被冰雪覆盖,手足三阳经(阳明、太阳、少阳)的路径处凝结着青黑色冰柱,如经脉被寒邪堵塞。中央石台上供奉的“土牛神像”已断裂为二,象征土气不能制水。
“青牛乃土畜,今土虚水盛,故反被寒邪所乘。”藏红花仙子指着断裂的神像,“足阳明胃经属土,今寒凝胃经,故见下肢痹痛。”
赤鳞君运转火土之气于掌心,鳞片间迸出赤黄二色光纹,在冰壁上勾勒出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的经络图——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,下行至足,贯穿下肢前侧。他取出冰棱红景天,其根形如牛筋,研末撒在冰柱周围,粉末遇寒竟化作红色藤蔓,沿着胃经路径生长,逐渐将冰柱包裹。
“冰棱红景天得寒水之气,禀火土之性,能入胃经、通血脉。”他解释道,“《灵枢·经脉》云‘胃足阳明之脉,主血所生病’。今以桂枝、细辛温通经脉,红景天、当归养血活血,使寒去血行,此乃‘温经散寒,养血通脉’的治法。”
青牛忽然昂首长鸣,牛角上的冰晶纷纷脱落,化作红色光点融入红景天藤蔓。赤鳞君趁机布下“五行温经阵”——东方震宫(木)置羌活(祛风胜湿),南方离宫(火)置附子(温阳散寒),西方兑宫(金)置白芷(解表散寒),北方坎宫(水)置牛膝(引药下行),中央艮宫(土)置红景天(健脾制水)。
第三折 温经散寒·桂枝汤中藏经纬
小寒正日,赤鳞君在牛心谷设“温经散寒坛”。中央放置“土牛温经鼎”,鼎中以桂枝、细辛、红景天为主药,加入生姜、大枣调和营卫,形成“辛甘化阳”的格局。
“温经散寒,需分营卫。”他向药灵童演示,“桂枝解肌发表,温通经脉;白芍养血和营,敛阴止汗;红景天调和营卫,通利血脉。此乃‘桂枝汤’变法,加细辛、当归,增强温通之力。”
藏红花仙子点燃离宫烛(足三里穴),烛火初时幽蓝(寒盛),后转为橙红(阳复);雪莲花仙姑点燃震宫烛(解溪穴),烛油遇热化作白雾,与红景天的药气交融,形成赤黄色云气,如春日阳光融化冬雪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