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橘刚要生火,窗外忽然响起闷雷,雨点砸在青瓦上,竟带着冰粒,宛如天地在为地脉之瘀而哭泣。药庐内的烛火忽明忽暗,映得男子脸上的阴影如鬼魅游走,他忽然指着窗外:“瞧!那些墓碑在动……”
第二章 土伯的地脉之嘱
子时,岐黄携赤玉符来到家族祖坟。月光穿过雨幕,在墓碑间投下斑驳的影子,宛如无数只从地脉伸出的手,试图抓住生者的衣角。他腰间的赤玉符发出温暖的黄光,竟在湿土上映出一条盘根错节的根系,根系的末端直通青城山深处的乱葬岗,那里曾是蜀地历次战乱的埋骨地,如今荒草萋萋,狐兔夜嚎。
土伯的身影从祖坟后转出,黄袍上沾满新鲜的泥土,手持的耒耜尖端还挂着几缕草根,腰间别着一串墓前摘下的艾草,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五色光芒:“岐黄,汝可知清明为何多雨?非天欲泣,乃地脉瘀塞,湿浊上泛也。”
岐黄一愣,拱手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“清明者,‘天清地明’之意,本应气清景明,然今岁地脉中藏污纳垢,无名无主之骨多达三百六十具,如人体经络中瘀滞的痰湿,致地脉不通,水湿不化。”土伯指向乱葬岗,“彼处乃‘地脉脾经’所在,今瘀塞如脾之大络,故百姓脾困,祖先难安。”
岐黄恍然大悟:“祖先荫庇与地脉相通,地脉湿瘀,则气血难行,子孙脾困。此乃‘天人感应’之理,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‘夫十二经脉者,内属于脏腑,外络于肢节’,地脉亦如人体经脉,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。”
土伯点头,从袖中取出五个布袋,布袋上分别绣着青龙、朱雀、黄龙、白虎、玄武纹样:“此乃‘五方土’,青土取东方森林腐殖土,赤土取南方丹霞山土,黄土取中央麦田土,白土取西方盐碱土,黑土取北方沼泽土,各有归经,可调和地脉五行。汝以青土补肝,赤土养心,黄土健脾,白土益肺,黑土滋肾,合之可通五脉,兼祭无名之骨。”
第三章 艾火通脉的祖先之祭
卯时,岐黄与阿橘来到乱葬岗。这里的空气凝滞如浆,腐叶下隐约露出白骨,有的颅骨凹陷,有的肋骨断裂,诉说着生前的惨烈。岐黄焚香三炷,插在乱葬岗中央,香烟竟垂直上升,在雨幕中形成一道青烟柱,宛如地脉的叹息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