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回 立春透邪·
回前絮语·阳升风动辨温邪
岁在甲寅,大寒的余寒尚未褪尽,昆仑山的溪涧已响起冰裂声。青蚨蹲在解冻的溪流旁,望着冰层下涌动的春水——本该清澈的溪水,竟泛着淡红色,如温邪初起时的浮阳。他翻开《温病条辨》,“上焦篇”首条被朱砂圈注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。”书页间夹着的前年立冬鹿血,竟已化作清水,唯余一丝腥气,恰如“肾精不固,温邪内伏”的徵兆。
忽闻深山中传来“嗡嗡”之声,非蜂鸣,却似温邪蒸腾。青蚨循声望去,见七十二株桃树提前开花,花瓣呈暗红色,花蕊中竟有细小的赤虫蠕动——此乃立春初候“东风解冻”的异象,暗合“冬精不藏,春阳外泄,温邪乘虚而入”的病机。更奇的是,桃花落在溪面竟不漂流,凝集成“温”字,随波晃动如发热病人的瞳孔。
山脚下的村庄笼罩在薄雾中,青蚨踏入村巷,见村民们或抱头呻吟,或面赤咳喘。七十二人中竟有半数发热恶寒,头痛目赤,一位少年卧于竹榻,高热不退,口中呢喃:“有火在骨髓里烧……”其舌红绛少苔,脉浮数而促,正是《温热论》中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传心包”的重症。
青蚨解下腰间的银杏叶香囊,见囊中的紫河车、鹿茸等补精之品已燥热开裂,唯有新采的薄荷仍保持清凉。他轻揉薄荷叶,清香中带着微辛,恰如《本草纲目》中“薄荷,辛凉芳香,能透疹解毒,疏肝理气”的药性。抬头望向东方,青龙云气中竟夹杂着赤气,正是“木火刑金,温邪炽盛”的警示。
一、东风解冻·冬精不藏春温发
立春前三日,昆仑山麓的冰雪竟冒出热气,形成七十二处温泉眼。青蚨赶到时,见泉水呈赤黄色,水面漂浮着未腐的秋叶,正是“冬令应藏不藏,阳热外泄”的外应。他取泉水置于银杏叶上,叶片瞬间卷曲如烫伤,叶脉中渗出的汁液呈淡红色——此乃“温邪热毒,熏蒸气血”。
village中,孩童们的高热如潮,面赤如妆。青蚨为一病童诊脉,见其脉浮洪数,左寸独大——此乃“温邪犯肺,逆传心包”之象。病童突然全身红疹密布,从胸腹蔓延至四肢,色如鸡冠,指压褪色,其母哭道:“晨起还好好的,午后突然发热出疹……”青蚨翻开病童眼睑,见目珠红赤如丹,正是“热入营血”。
忽闻村东头传来哀嚎,一位老者竟在雪地中抽搐,口中吐出粉红色泡沫。青蚨查看其症状,见颈项强直,角弓反张,舌质焦黑起刺——此乃“温邪内陷,引动肝风”。他取老者指甲血滴在银杏叶上,血液竟如珠玉般滚动,久不渗入叶肉,恰如《血证论》中“温病血热,血黏不流”。
二、蛰虫始振·细察温邪探本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