藿香仙子轻挥衣袖,藿香的芳香之气如波浪般涌来,那些畸形之物嗅到香气,竟纷纷伏地,前半身体的赤色渐退,后半身体的湿泥化作清水。“藿香辛温,入脾胃肺经,其芳香之气可辟秽化浊,升清降浊,”她解释道,“正如《名医别录》所言,可‘疗风水毒肿,去恶气,止霍乱’。今与茵陈相配,一以芳香化湿,一以清热利湿,共除中焦湿热。”
说话间,一只完全化作鹌鹑的田鼠忽然倒地,口吐白沫,羽毛上沾着黄色黏液。关茯神急取“茵陈蒿汤”灌之,茵陈、栀子、大黄化作三色药液,入喉后竟在其体内形成“三焦分消”之象:黄色药液入肠通腑,赤色药液入心清热,青色药液入肝利胆。鹌鹑振翅而起时,羽毛已变得光洁如新,尾羽上隐约有“清利湿热”四字。
三·虹始见处调清浊
辰时三刻,“虹始见”之候降临。关茯神站在“清浊分界台”上,见天空中浮现的彩虹竟只有红黄二色,缺少青蓝,且边缘模糊如晕染——红色属火,黄色属土,此乃“火土郁热,清浊不分”之象。他望向百草园的“三焦水道”,见上焦的雾露过于浓重,中焦的水液停滞不流,下焦的沟渠泥泞不堪。
“虹为阴阳之和,清浊之界,”他对身旁的泽泻郎君说道,后者正转动着腰间的“水精葫芦”,葫芦上刻着“通利三焦”四字,“今虹色不全,边界不明,正如人体内清浊相干,三焦气化失司。需用‘宣上、畅中、渗下’之法,使湿热有出路。”
泽泻郎君领命,打开葫芦倾倒出“三妙散”——苍术、黄柏、牛膝,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焦。苍术辛温燥湿,如清风散雾,宣发上焦;黄柏苦寒清热,如釜底抽薪,清利中焦;牛膝引药下行,如江河导水,渗利下焦。三药入渠,上焦的浓雾化作细雨,中焦的积水激起涟漪,下焦的泥泞随水冲走,最终在“膀胱池”中汇集成清澈的水流。
关茯神趁机撒入茯神粉末,粉末遇水化作无数小舟,舟上载着“清”“浊”二字,顺流而下。但见“清”字小舟驶入肾经,“浊”字小舟漂向大肠,正是“清者自升,浊者自降”的完美演绎。
四·四诊合参探湿毒
巳时正刻,“土德诊室”迎来一位特殊的患者——人形的“湿毒疮疡”,其皮肤上布满红肿热痛的疖肿,疮口渗出黄色脓水,散发着腐臭之气,行走时如负重物,口中呻吟:“痛如锥刺,热如炭烤,周身困重,不欲饮食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