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第五回 清明气清景明湿浊泛 苦温燥湿清窍开

《重楼二十四节气神异志》

第一部分 清明雨歇岚烟起,灵草含章浊窍开

清明初至的子夜,昆仑北麓的雾霭突然化作青灰色的丝绦,缠绕在七叶一枝花的七片叶片上。叶片表面的气孔如蟹眼般张合,吞吐着带着土腥味的湿气,每一次呼吸都在叶尖凝结出微型的云团,云团落地便成苔藓,沿着根茎铺展成"明"字,左半为日(属阳),右半为月(属阴),明暗相济。

花茎顶端的花苞呈淡青色,表面浮着一层半透明的黏液,黏液中倒映着天穹的北斗七星,星芒被湿气晕染成淡紫色。当北斗摇光星正指东南时,叶片突然发出埙篪和鸣般的颤音,七片叶同时翻转,叶背的细绒毛上凝满了珍珠般的露珠,露珠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,中央那颗最大的露珠竟映出岭南百姓头重如裹的虚影。

守护昆仑的白泽灵兽踏过岚烟,见灵草根部周围的土壤泛起油光,如被桐油浸润,却在根茎三寸外凝成干燥的土块,形成天然的太极图。更奇的是叶片脉络间渗出淡黄色的脂液,脂液顺叶脉流入土壤,将湿浊之气炼成缕缕青烟,青烟上升时聚成"清阳"二字,遇风散作金粉融入花苞。山涧的流水在此处变得浑浊如米泔,却在流经灵草根系后分成两股,一股清冽可饮(升清),一股秽浊下注(降浊),交汇处形成"浊"字,被灵草叶片的金光劈为两半。

东方天际的句芒神宫传来十二声玉罄响,每响过后,灵草叶片便荡开一圈涟漪,将空中的清明雨丝滤成青气。当第十二声罄响时,七片叶同时爆发出青光,将弥漫的岚烟斩成寸段,段段岚烟落地聚成"窍"字,上半为穴(属清阳),下半为巧(属神机),正是清窍开通之兆。白泽低鸣着绕灵草太极阵七周,见其花茎已化作半玉半铜的颜色,知是天地清浊在此刻分明,灵草正以自身之性,演绎清明"气清景明,湿浊当化"的至理。

第二部分 春神按节启玉枢,灵草扬清浊自降

当晨曦将昆仑山口的云海染成青碧色时,春神句芒乘六龙雾辇降临,神尊头戴的青旃冕冠上悬挂着二十四节玉旒,此刻独独清明玉旒分为三层,上层凝露(属湿),中层含光(属清),下层流火(属阳)。他手中玉杖顶端的柳枝缠绕着五色丝带,青丝带引风(属木),黄丝带导湿(属土),白丝带肃降(属金),轻点灵草花茎时,花茎竟裂为三股,分别涌出清气、湿气、浊气,合成一柄刻着"清浊自分"的玉钥匙。

"今岁清明,主气厥阴风木,客气太阴湿土,木克土则湿浊内生。"句芒神抚过玉钥匙,匙面映出岭南百姓神识昏蒙的虚影,"湿浊属阴,其性黏滞,易蒙蔽清窍,如油入面,导致头重如裹、神识如蒙。《素问》云:'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。'湿浊不化则清阳不升。"随侍的药童捧着刻有湿气运行的铜盘,见盘中代表湿土的土星正被灰蒙雾气包裹:"神尊,为何湿浊上蒙清窍?"

句芒神用玉杖挑起灵草叶片,叶面顿时显出湿浊蒙蔽清窍的图像:"清明者,气清景明也。然湿气当令,如明镜蒙尘。脾主升清,湿困则清阳不升,浊阴反上;胃主降浊,湿阻则浊阴不降,反随气上逆。重楼得北斗清阳之气,其性苦温,苦能燥湿(如洗涤剂去油),温能化气(如阳光散雾),一草而具升清降浊之能,实乃天工开清窍之神品。"

说话间,灵草突然发出金钟振荡之声,七片叶自动分成三组——上三叶扬清(泛青光),中两叶和中(泛黄光),下两叶降浊(泛白光),共同组成三层气幕。句芒神取过药童手中的磁石,置于气幕中央,叶片竟按十二经别变换清浊属性:寅时(3-5点)肺经当令,上三叶化雾为气;辰时(7-9点)胃经当令,下两叶导浊下行。"此草随十二经气而变,恰合人体清浊升降规律,"神尊指向叶片,"昼为阳,清阳当升;夜为阴,浊阴当降,重楼能顺时导之。"

此时南方天际的湿浊之气正在翻涌,句芒神望向云层中沉滞的灰黄色气团:"梧州府已现'湿温'之证,你且看重楼如何以苦温之性,开泄清窍。"话音未落,灵草叶片突然化作七枚青黄色的玉钥匙,每枚钥匙上都刻着"苦温燥湿,芳香化浊"的古篆,随清明风飘向岭南。

第三部分 岭南湿蒙清窍闭,百草仙子叩玄关

百花仙子的身影如被湿雾裹住的蝶翼般飘至,她鬓边的柳花一半舒展一半黏结,彩衣上的杜鹃纹左半明艳右半灰败,袖口滴下的液体黏稠如饴,落地成苔。"春神救急!"仙子拜倒时,袖中滑出的诊笺上,"头重"二字被湿浊之气浸成模糊的绿斑,"自清明以来,岭南阴雨连绵,百姓多患'湿蒙清窍',头重如戴铁帽,昏沉嗜睡,甚则神识昏蒙,诸医以风药则助燥,用渗利药又嫌伤阴,束手无策。"

句芒神接过诊笺,见笺上的墨迹正聚成蜿蜒的湿纹:"此乃典型的湿浊蒙蔽清窍。《温病条辨》云:'湿蔽清阳则神昏。'清明湿气最盛,兼之木旺克土,脾失健运,湿浊内生,上蒙清窍,故见头重如裹、神识昏蒙,如人在雾中,视物不清。"他指向灵草化作的七枚玉钥匙,"唯有重楼能解——其性苦温,苦能降泄湿浊(如釜底抽薪),温能宣通阳气(如拨云见日);其气芳香,能通利九窍(如开窗通风),实为湿浊之克星。"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