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显齿蛇葡萄(藤茶/莓茶)的入药部位、民间应用及方剂解析

一、入药部位与药用价值

1. 主要入药部位

- 地上部分(茎、叶):为传统及现代药用核心,富含黄酮类(二氢杨梅素为主)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,清热利湿功效显着。

- 根:民间偶用,侧重消肿散瘀,治疗跌打损伤(如《湖南药物志》记载根煎服治“筋骨疼痛”),但临床应用少于茎叶。

2. 部位差异与功效侧重

- 嫩叶:黄酮含量最高(嫩叶达30%以上),适合制茶饮用,侧重清热解毒、利咽润喉(如张家界莓茶以嫩叶加工)。

- 老茎:纤维含量高,多入煎剂,利湿消肿作用更强(治水肿、黄疸)。

二、民间使用方法与单验方剂

(一)内服方法

1. 代茶饮(最常见)

- 用法:干品10-15g(或鲜品30g),沸水冲泡代茶,每日1-2次。

- 主治:

- 风热感冒初起(头痛、咽痛):搭配薄荷3g,增强解表散热(土家族民间方)。

- 咽喉肿痛、声音嘶哑:单味频饮,或加蜂蜜调服(湘西民间“护喉茶”)。

- 三高调理:长期饮用辅助降血脂(现代研究显示二氢杨梅素可调节脂质代谢)。

2. 煎剂/汤剂

- 经典单验方:

- 治黄疸型肝炎:藤茶30g,茵陈15g,栀子10g,水煎服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,利用其清热利湿、保肝退黄功效。

- 治尿路感染:藤茶20g,车前草15g,金钱草15g,煎服(广西民间方),缓解尿频、尿痛。

3. 食疗方

- 清热解暑粥:藤茶15g煎水取汁,与粳米煮粥,加冰糖调味,治暑热烦渴(湘赣民间夏季常用)。

(二)外用方法

1. 鲜品捣敷

- 治痈肿疮疖:鲜藤茶叶适量捣泥,外敷患处,每日换药1次(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记载类似用法)。

- 治蚊虫叮咬/皮炎:干品煎水放凉后湿敷,消炎止痒(云南少数民族经验)。

2. 煎水含漱/熏洗

- 治口腔溃疡:藤茶煎水含漱,每日3-4次(湘西民间验方)。

- 治痔疮肿痛:煎水熏洗肛门,凉血消肿(《贵州草药》记载)。

三、名医方剂与经典文献记载频率

(一)古代典籍中的记载

1. 明清时期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