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有些应聘的在面试时竟然穿着拖鞋,显得非常随意、不尊重和不顾车间的安全。
这种装扮不仅影响了中介公司招的人的整体的形象,也让阿兰对他们的职业态度产生了深深的忧虑,更别说稳定性了。
阿兰还发现,有些应聘者来到公司后,仅仅做了一天就选择离开,好像是在进行一场公司一日游打卡。这类行为非常浪费了招聘资源,也损害了阿兰的招聘效率。
面对这些奇葩应聘者,阿兰深感招聘工作的艰辛与不易,有一种无奈。
阿兰,一个在中介行业,招聘领域摸爬滚打了三年的老人,曾经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,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中熠熠生辉。
三年前,她幸运地加入了这家无论是薪资待遇、工作环境还是企业文化都堪称行业翘楚的中介公司。
涨薪、双休、提成高、加班少,这一切都让她的职业生涯看似步入了“幸福指数爆表”的快车道。
每当谈及此,阿兰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那份由衷的骄傲与满足。
然而,今年的阿兰却像变了一个人。她的笑容不再那么灿烂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与迷茫。
原来,正是那份看似完美的招聘工作,成了她心中那块难以释怀的“大石头”。
在这个对人才要求极高的岗位上,阿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5%的面试通过率,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,让她的每一次努力都显得那么艰难。
而那些好不容易通过面试的工人,非常容易跳槽,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入职,这无疑给阿兰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打击。
更让她心痛的是,那些勉强入职的员工,在车间主任、领导眼中往往只是“勉强够用”,而这一切的根源,似乎都指向了阿兰——“因为你招不到足够多的人”。
阿兰开始怀疑自己,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。她曾经以为,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,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但
现在,她发现自己错了。在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,人员的流失如同家常便饭,而网上招聘则如同大海捞针,耗时费力却往往收效甚微。
她们经常要外出摆摊。
她尝试从同行中挖掘人才,甚至不惜开出相对高的保底工资,却依然难以吸引那些普通的打工人。
阿兰开始反思,是不是自己对数量的定义过于狭隘?
是不是应该放宽眼界,寻找那些具有潜力的青年进行培养?
现实总是很残酷。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,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。没有人,企业往往会去找另外的中介公司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