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密钥管理问题
传统加密技术中,密钥的生成、分发和管理是关键环节。在商业环境中,大量的通信需要不同的密钥,密钥数量庞大。密钥分发过程容易受到攻击,例如中间人攻击,攻击者可能截获并篡改密钥。此外,长期保存密钥也存在风险,一旦密钥泄露,所有基于该密钥加密的信息都将失去安全性。
二、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与特点
(一)量子力学基础概念
1. 量子态与叠加原理
量子态是量子系统的状态描述,与经典物理中物体具有确定的状态不同,量子态可以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态。例如,一个量子比特(qubit)不仅可以表示0或1,还可以是0和1的任意叠加态,即\alpha|0\rangle+\beta|1\rangle,其中\alpha和\beta是满足|\alpha|^{2}+|\beta|^{2}=1的复数。这种叠加特性使得量子信息能够同时存储和处理多个信息,为量子通信和计算带来了巨大的潜力。
2. 量子纠缠
量子纠缠是一种奇特的量子现象,当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后,它们的量子态会相互关联,形成一个整体的纠缠态。处于纠缠态的粒子,无论相隔多远,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,这种超距作用违背了经典物理学的局域性原理。例如,一对纠缠的光子,当测量其中一个光子的偏振态时,另一个光子的偏振态会瞬间确定,即使它们分别位于宇宙的两端。
(二)量子通信原理
1. 量子密钥分发(QKD)
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和测量塌缩原理。在QKD过程中,发送方(Alice)通过量子信道向接收方(Bob)发送单光子或纠缠光子对,每个光子携带一个量子比特的信息。Alice随机选择不同的测量基来制备光子态,Bob也随机选择测量基对接收的光子进行测量。之后,Alice和Bob通过经典信道公开他们选择的测量基,筛选出测量基相同的部分数据作为初始密钥。由于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,如果存在窃听者(Eve)试图截取并复制光子态来获取密钥,必然会对光子态产生干扰,导致Alice和Bob测量结果的误码率增加。通过检测误码率,Alice和Bob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窃听,并在发现窃听时放弃本次生成的密钥。经过多次筛选和纠错,最终得到安全的共享密钥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