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国拗不过他,只好跟着往村里走。
大队长家在村子东头,是两孔并排的窑洞,门口堆着晒干的玉米棒子,墙上挂着一串红辣椒,看着就喜庆。
刚到门口,就闻到一股鸡肉的香味,混着柴火的烟味,勾得人肚子直叫。
大队长的婆娘是个利索的中年妇女,见卫国来了,赶紧擦着手迎出来:
“卫同志来了?快进屋坐,炕都烧好了。”
她把卫国往窑洞里让,眼睛里满是感激——乔刚是她小儿子,能去当通信员,这在村里可是光宗耀祖的事。
窑洞里很暖和,靠墙摆着一个旧木柜,上面放着个掉了漆的暖水瓶。
炕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,中间是一大盆黄焖鸡,油汪汪的,旁边还有一盘炒土豆丝和一碟腌萝卜,都是这个年代难得的好菜。
大队长的小女儿正趴在炕角写作业,见了卫国就怯生生地喊了声“叔叔”,又低下头去啃铅笔头。
吃饭的时候,大队长一个劲地给卫国夹鸡肉,嘴里不停念叨:
“卫同志,你是不知道,乔刚这孩子打小就想当兵,这次能去公社当通信员,离部队近,说不定以后真能穿上军装呢!这都是你的功劳啊!”
卫国笑着摆手:
“他自己争气,跟我没关系。”
心里却在想,乔刚这孩子确实机灵,昨天在田埂上指挥孩子们捡奶糖的时候就透着股聪明劲,去当通信员倒真是个好去处。
吃到一半,大队长的婆娘端上来一碗鸡蛋羹,颤巍巍地放在卫国面前:
“卫同志,你尝尝这个,给你补补。”
卫国看着那碗金黄的蛋羹,上面撒着葱花,心里一动——这年代鸡蛋金贵,谁家不是留着给孩子吃?
他把碗推到小姑娘面前:“孩子吃吧,我不爱吃这个。”
小姑娘眼睛瞪得圆圆的,看看鸡蛋羹,又看看爹娘。
大队长婆娘想推回来,却被卫国按住了:“让孩子吃,长身体呢。”
大队长叹了口气,对着女儿说:“快谢谢卫叔叔。”
小姑娘怯生生地说了声“谢谢”,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吃起来,眼睛里闪着光。
趁大队长夫妇不注意,卫国悄悄从系统空间里拿出几样东西:
一块蓝布、两斤红糖、还有一包水果糖。
他把这些东西放在炕桌底下,轻声说:
“嫂子,这些东西您拿着,给孩子做件新衣裳,剩下的留着泡水喝。”
大队长婆娘一看就急了:“这可使不得!您都给了大米了,怎么还能要您的东西?”
“拿着吧。”卫国按住她的手,“以后说不定还有麻烦您的地方呢。”
大队长见他这么说,只好让婆娘收下,心里却更觉得卫国不是一般人——出手这么大方,还一点架子都没有,这样的干部,真是少见。
吃完饭,天已经黑透了,窑洞里点上了煤油灯,昏黄的光线下,墙上映着大大的影子。
卫国辞别了大队长一家,往妹妹的宿舍走去。
农场的宿舍是一排窑离场部不远。
还没走到门口,就听见窑洞里传来细碎的说话声。
卫国掀开门帘,只见三个姑娘正趴在炕桌上看书,煤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,把她们的脸照得一半亮一半暗。
慧芳正拿着笔在本子上写着什么,鼻尖快碰到纸了;旁边的小林在背单词,嘴里念念有词;晓燕姑娘,正对着一本旧画报出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