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国站在车间窗前,看着流水线上源源不断产出的太阳能灯,嘴角忍不住泛起笑意。
自从工厂投产以来,不仅解决了周边三个公社的用电难题,
还让两百多个乡亲端上了稳当的饭碗。
可他心里清楚,平静的日子往往像薄冰,不知何时就会裂开一道缝。
这天卫国正在车间检查流水线的焊点精度,王场长突然气喘吁吁地冲进来:
“小卫,不好了!老赵带着他小舅子来了,就在厂门口闹呢,说你的太阳能灯是假货,要砸厂子!”
卫国眉头一挑,手里的游标卡尺“咔嗒”一声合上。
他放下工具往门口走,刚转过车间拐角,就听见老赵那破锣嗓子在嚷嚷:
“大家都来看啊!这破灯看着亮堂,其实费钱又不经用,就是个糊弄人的摆设!我家那盏用了半个月就不亮了,找他们修还推三阻四!”
人群外围站着个穿干部服的中年人,梳着油亮的大背头,正是镇上的副镇长——老赵的小舅子。
他双手背在身后,脚边还摆着盏蒙着灰尘的太阳能灯,一看就是人为损坏的。
“我们家用着挺好啊!”前排的张大妈忍不住反驳,“比煤油灯亮十倍,晚上纳鞋底都不用凑窗户根儿,一分钱电费不用花,哪点不好?”
“就是!”旁边的李大叔跟着点头,“我家小子现在晚上都能多认十个字,这灯就是咱庄稼人的福星!”
副镇长清了清嗓子,刻意拖长了声调:
“诸位乡亲,这东西没经过正规检测,漏电、失火都是隐患,为了大家的安全,必须立即停产整顿!”
卫国远远听着就明白了——这是故意来找茬。
他快步穿过人群,目光扫过副镇长时冷了几分。
这赵副大队长近来越发不像话,从工厂筹备时就没安好心。
当初在农场办太阳能灯具厂,卫国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入股,老赵一家躲得比谁都远,还到处散播“这东西肯定赔本”的谣言。
等到工厂开工顺利,第一批产品投放市场就供不应求,
老赵的心思又活络起来,尤其是他那游手好闲的儿子赵小林,
三天两头托人来说想进厂当干部,可当时所有岗位都已招满,技术岗要懂电路,流水线要手脚麻利,赵小林啥也不会,卫国自然不能开这个先例。
从那以后,老赵就没断过小动作:
先是往材料仓库门口倒垃圾,后来又在夜里偷偷剪断过两次输水管。
这次竟然把小舅子搬出来,看来是打算撕破脸皮了。
卫国攥紧了拳头,这种蹬鼻子上脸的事,不能再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