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,他眼睛一亮,"对了,育儿所,育儿员这份工作正好适合。"
想到这里,孙玄调转车头,决定先去育儿所看看情况。但刚骑出几百米,他又猛地刹住了车。
"差点忘了,得先解决小梅的工作。"他拍了拍额头,"这丫头性子太软,一个人去上班我还真不放心..."
孙玄在路边停下,掏出一支烟点燃,深深吸了一口。
烟雾缭绕中,他思考着孙梅的出路。纺织厂?供销社?还是...
"去纺织厂吧,"他最终做出决定,"有大嫂照应着,我也放心。"
掐灭烟头,孙玄重新发动摩托车,朝着县城东边的纺织厂驶去。
纺织厂是县里的重点企业,规模不小,有近千名工人。大嫂吴红梅在质检科当小组长,说话有些分量。
十五分钟后,孙玄的摩托车停在了纺织厂大门口。门卫老张认识他,笑着打招呼:"孙同志,又来找张主任啊?"
孙玄递了支烟过去:"张叔,今天我还真不是来找张主任的,我找我嫂子,她在不在厂里?"
"在的在的,"老张接过烟,指了指右侧的二层小楼,"刚看见她去办公楼了,应该是去人事科交材料。"
孙玄道了声谢,大步走向办公楼。纺织厂里机器轰鸣,空气中飘着棉絮,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,在车间里忙碌着。
这种景象在1968年的中国随处可见,却让孙玄感到一种踏实,这就是建设中的祖国啊。
人事科在二楼尽头,孙玄刚走到门口,就听见里面传来吴红梅爽朗的笑声。
他敲了敲门,探头进去:"嫂子!"
"哎哟,玄子!"吴红梅回头看见他,惊喜地招手,"快进来,正说你呢!"
人事科里除了吴红梅,还有两个中年女同志。孙玄礼貌地打了招呼,然后直入主题:"嫂子,我有事找你帮忙。"
吴红梅对同事笑了笑:"我小叔子。"
她转向孙玄,"什么事啊,这么火急火燎的?"
孙玄把孙梅的情况说了说,最后道:"我想着把她安排到纺织厂来,有你照应着,家里也放心。"
吴红梅听完,一拍大腿:"巧了,我们车间正好缺个记录员,活不累,就是记记产量、考勤什么的。"
她看向人事科的同志,"王姐,你看..."
被称作王姐的中年妇女推了推眼镜,打量了孙玄几眼:"红梅啊,这个事情我可做不了主啊,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,这件事得领导开口才行啊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