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久很久以前,南方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子。这村子依山傍水,本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,可那年夏天,却出了件怪事。
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大片乌云,死死地罩在青溪村的上空。这云可不是寻常的雨云,它黑得发紫,沉得像块浸了水的破棉被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最吓人的是,这云里仿佛藏着无数的冤屈和怒火,终日里“呜呜”作响,听得人心头发慌,夜里尽做噩梦。
村里的老人说,这是“怨气云”,是积压了太多不平事,化成了精怪。这云一罩,村里就断了阳光,田里的庄稼蔫了,河里的鱼也翻了白肚。更要命的是,这云时不时就往下掉“怨气雨”,那雨又冷又腥,淋到身上,轻则大病一场,重则神志不清,满嘴胡话。青溪村,算是被这片乌云给活活困住了。
村里有个叫阿木的少年,是个孤儿,靠砍柴为生。他性子倔,心肠热,看着乡亲们一天天愁眉苦脸,心里就跟火烧似的。他听村里的说书先生讲过,上古有神人能“剑气纵横三万里,一剑光寒十九洲”,他虽然没那本事,但也想学那英雄,挥剑斩了这片害人的乌云。
可他哪有什么神兵利器?手里只有一把砍柴用的破斧头。他试过,把斧头抡圆了往天上扔,斧头“咣当”一声掉下来,差点砸到自己脚,那乌云连个晃悠都没有。
阿木不认输。他想,既然是怨气所凝,那是不是得用更刚猛、更正直的“气”才能破开?他每天跑到山顶,对着乌云大喊大叫,想把心里的怒气喊出来冲散它。喊了半个月,嗓子哑了,乌云纹丝不动。
一天夜里,阿木做了个梦。梦里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对他说:“孩子,怨气无形,寻常刀剑难伤。要破它,需用‘心’为引,以‘志’为钢,铸一柄无形之剑。”
阿木醒来,反复琢磨着这句话。“心”为引,“志”为钢……他忽然明白了。他所有的愤怒、不甘、对乡亲们的爱,对未来的希望,这些不就是最强大的“心”和“志”吗?
他跑到后山,找到一棵最粗壮的老竹。这竹子长得笔直,竹节分明,风吹过时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,像是在低语。阿木心想,竹子有节,如同人有骨气;竹子中空,能容纳万物。这不就是最好的剑身吗?
他没有用斧头,而是用手,一点点地掰断、打磨。他把自己所有的念想,所有的情感,都灌注到了这根竹子上。他想起了乡亲们期盼的眼神,想起了阳光晒在脸上的温暖,想起了田里金黄的稻穗。他的手掌磨破了,鲜血染红了竹身,但他感觉不到疼,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涌向手臂,再注入竹中。
三天三夜后,一柄三尺长的竹剑在他手中诞生了。这剑看上去平平无奇,就是一根削尖了的竹竿,可阿木握着它,却感觉重若千钧,剑身里仿佛有雷霆在滚动。
“就是现在!”阿木大喝一声,冲上了村后的最高峰。此时,那片怨气云似乎也感应到了威胁,翻滚得更加剧烈,云中电闪雷鸣,发出阵阵咆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