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业帝国 第197集:《商业扶贫,助力脱贫攻坚》

《山坳里的“金翅膀”》

第一章 大山的呼唤: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,卷起的尘土像一条黄色的尾巴,甩在身后。林薇揉了揉被颠得有些发疼的腰,透过车窗,望向窗外连绵起伏、几乎要将天空切割殆尽的墨绿色山峦。这里是滇西北的云岭深处,一个地图上只有模糊标记的地方——黑竹沟乡。

作为“启航集团”社会责任部的项目经理,林薇此行的目的地是黑竹沟乡最偏远的岩溪村。启航集团是国内知名的零售与电商巨头,近年来大力推进“乡村振兴计划”,岩溪村正是他们新对接的帮扶点。

车子终于停在一片相对平坦的坝子上,村口歪歪扭扭地立着一块木牌,上面用红漆写着“岩溪村”三个字,漆色早已斑驳。迎接他们的是村支书老王,一个皮肤黝黑、手掌粗糙的中年男人,脸上带着憨厚却难掩焦虑的笑容。

“林经理,可把你们盼来了!”老王紧紧握住林薇的手,那力道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期盼。

走进村子,景象比林薇想象的还要贫瘠。土坯房稀稀拉拉地散布在山坡上,不少屋顶的瓦片已经破碎,用塑料布勉强遮盖着。村里少见青壮年,大多是老人和孩子,眼神里透着一种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茫然。

“我们这儿,穷啊。”老王叹了口气,蹲在地上,随手捡起一块石头,“地少,还都是坡地,种点玉米、土豆,够自己吃就不错了。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留下的老的老,小的小,想干点啥都没力气,也没门路。”

林薇的心沉了下去。她拿出平板电脑,调出启航集团前期调研的资料:岩溪村海拔高,昼夜温差大,土壤富含矿物质,非常适合种植一种特殊的高山野茶——“云雾青”。这种茶在当地有几百年的采摘历史,茶汤清亮,回甘悠长,只是因为地处偏远,交通不便,一直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村民们最多也就是自己喝,或者偶尔卖给山下来的零星收购商,价格被压得极低。

“王支书,我们这次来,就是想看看‘云雾青’的事儿。”林薇开门见山,“根据我们的评估,这茶品质很好,有市场潜力。”

老王眼睛亮了一下,但很快又黯淡下去:“好是好,可怎么弄呢?我们没技术,没销路,采下来也卖不了几个钱,还不如种点包谷实在。去年有几户试着多采了点,背到乡里去卖,来回走一天,才卖了百把块钱,还不够脚力钱。”

这正是林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产业扶贫,不是简单的施舍,而是要找到适合当地的“造血”项目,并且搭建起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链条。岩溪村的“云雾青”,就是那个潜在的“造血干细胞”,但它需要商业的“金翅膀”才能飞出大山。

第二章 破土而出的嫩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