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国站起身,目光扫过众人,“大家看这样行不行:
家里有老婆孩子老人需要照顾的,就去铜陵煤矿,离家近,能常回来;
没负担的,跟我去西北农场,那里要建一座能源工厂,虽然气候差点,
但属于国家能源部直属企业,待遇只会比煤矿好。
另外,干体力活的壮汉去煤矿更合适,细致些的跟我去工厂做手工活。
去哪你们自己商量,怎么样?”
话音刚落,屋里瞬间安静下来。
黄振康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,心中翻起惊涛骇浪——41个工人名额!
这意味着全村近八成的家庭能吃上“商品粮”,不仅能摆脱饿肚子的日子,
还能把外面的新鲜事带回村里。
在这年代,谁家出个工人都是天大的荣耀,更别说一下子多出41个!
村民们愣了片刻,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很快,41个名额便分配妥当:
20户有家室的选了铜陵煤矿,22户青壮年决定跟着卫国去农场——多出的1个名额,是卫国特意为秀坤的妻子加的。
他记得秀坤媳妇做事利落、明事理,还读过几年书,正好能帮着管理工人档案,而随行的21人中,大多是没上过学的庄稼汉。
众人约定后天一早出发。
可到了出发那天,队伍正要启程时,一个背着大包袱的女人突然带着两个孩子追了上来。
她看到站在队首的卫国和黄振康,“扑通”一声跪了下来。
卫国急忙上前搀扶:“有话好好说,别这样。”
黄振康在一旁解释:“这是拴柱家的,就住在你舅家后院。
拴柱前几年为了护着村民,被野猪顶死了……”
卫国这才认出她来。拴柱媳妇抹着眼泪哽咽道:“卫国表弟,带上我吧!我当姑娘时在纺织厂干过,啥活都能做。这俩孩子懂事,不会给你添麻烦的。”
卫国看着两个怯生生的孩子,又看了看她布满老茧却依旧清亮的眼睛,点头道:“行,跟我们一起走。东西都带齐了?”
“齐了!”女人惊喜地擦干眼泪,赶紧牵起孩子
回到农场后,卫国立刻着手工厂的筹备工作。
秀坤果然没让人失望,他带着黄冈来的乡亲们勘察场地、平整土地,把基建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刘敏也时常从部里赶来协调物资,两人一个管技术,一个管后勤,配合得默契十足。
车间里,卫国手把手教工人组装太阳能板,讲解蓄电池的原理:
“这硅片要轻拿轻放,线路接错一根就不亮了……”
工人们学得认真,连秀坤媳妇都拿着本子记笔记,时不时帮着纠正操作细节。
不出三个月,第一批太阳能灯下线了。
当夜幕降临时,农场宿舍区亮起成片的暖黄灯光,再也不用点煤油灯、劈柴火,村民们围着灯柱欢呼雀跃,连王场长都感慨:
“这日子,真是越过越亮堂了!”
喜欢六零年代:系统每天带我寻宝请大家收藏:()六零年代:系统每天带我寻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