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山老林里,有块吸了千年日月精华的顽石,某日“咔嚓”一声,裂出个憨头憨脑的小妖,自称石精阿土。这阿土生性纯良,整日除了晒太阳,就是对着山涧溪流发呆,日子过得比山涧水还清透。
这天,阿土正懒洋洋晒着太阳,忽见天边金光万道,云层裂开一道缝,一只仙鹤翩然而落,嘴里衔着一卷金光闪闪的文书。仙鹤清鸣一声,将文书丢在阿土面前,振翅而去。阿土好奇地展开一看,顿时惊得连石头本色都差点吓掉——竟是天庭颁布的“万灵升仙考”诏书!他这深山里无名无姓的小石精,竟也得了个考试资格,只要下得凡去,助百人解百难,积满功德,便能一步登天,做个逍遥天官。
阿土乐得原地蹦起三尺高,顾不上收拾他那点石头家当,连滚带爬地下了山。他寻着人烟,到了个叫清溪镇的地方,满心想着要行善积德。
头一桩“善事”就撞上了。镇上有个远近闻名的善人张老汉,开粥棚施舍穷苦几十年,如今却得了个怪病,遍访名医无药可医,眼看就要油尽灯枯。阿土心想:“这可是大善人,救他一命,功德岂不蹭蹭往上涨?”他悄悄溜进张老汉家,运起妖力,想将他体内病根吸出来。谁知妖力刚一入体,张老汉突然惨叫一声,口鼻溢黑血,竟比之前更痛苦万分!
阿土慌了神,赶紧收手,躲在屋角挠头。正没主意时,忽见窗外飘进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,上面写着:“救善人,须用恶法。”阿土一愣,什么意思?救善人倒要用恶法?他盯着纸条苦思冥想,忽然瞥见张老汉床头放着一本账册,翻开一看,竟是记录他施粥开销的细账。阿土灵光一闪,想起镇上粮商王大发,此人为富不仁,常在米里掺沙子,坑害百姓。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。
当夜,阿土化作一阵黑风,潜入王大发粮仓,将他囤积的陈米、掺沙的劣米,一股脑儿全搬了出来,连夜运到张老汉的粥棚里。又学着王大发笔迹,留下一封“悔过书”,痛陈自己罪行,愿将所有米粮捐给张老汉赎罪。
第二天一早,张老汉“发现”了粮仓和“悔过书”,又惊又怒。他一生最恨奸商坑人,当下不顾病体,带着人将王大发扭送官府。王大发人赃并获,被打入大牢,家产充公。张老汉则用这些米粮,重新开张了粥棚,而且比以前规模更大。说来也怪,自从怒惩了王大发,张老汉那要命的病竟一日日好了起来,没多久就能下床走动了。阿土躲在暗处,看得目瞪口呆——这救善人,当真用了“恶法”(偷粮嫁祸),竟真成了!
阿土尝到甜头,又寻下一桩“善事”。这回是个恶霸,镇西的李屠户,杀生无数,欺行霸市,人人恨得牙痒痒。阿土想:“这等恶人,若能让他改邪归正,功德定然不小。”他琢磨着上次“救善用恶”的法子,这次要“助恶得正果”,岂不是要反着来?
他打听到李屠户最近看中了镇东头一块风水宝地,想强占来修祖坟。那地主人是个孤寡老婆婆,死活不依。阿土眼珠一转,有了主意。他半夜跑到李屠户家,装神弄鬼,又是砸窗又是怪叫,把李屠户吓得魂飞魄散。阿土这才现出原形,板着脸说:“你作恶多端,城隍爷震怒!若想消灾,唯有速速将那块地还给老婆婆,再拿出银两为她养老送终,否则定叫你家宅不宁!”
李屠户本就心虚,被这一吓,果然乖乖照做。他不仅还了地,还真的出钱给老婆婆养老。镇上人见李屠户突然“行善”,都啧啧称奇。更奇的是,李屠户自从做了这事,生意竟莫名其妙红火起来,以前那些找茬的仇家也都不来了。他尝到甜头,竟真的慢慢收敛了恶行,开始学着做点小善事。阿土再次看得傻眼——助恶人,倒得了正果!
就这样,阿土在人间磕磕绊绊地“行善”。他帮过被冤枉的小偷,不是去洗刷冤屈,而是让他偷出贪官的罪证;他救过落难的妓女,不是帮她脱离苦海,而是让她用美貌迷惑恶霸,使其自投罗网……桩桩件件,都透着股邪气,却又歪打正着,真真解了人难,积了功德。
可阿土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。他本是块纯良的石头,如今却整天琢磨着如何“以恶行善”,如何“助恶为善”,只觉得心里像塞了团乱麻,越缠越紧,夜里睡觉都梦见那些被他“算计”过的人指着他鼻子骂。他常常坐在山涧边,对着流水发呆,喃喃自问:“天道天道,到底何为善,何为恶?这般行事,积的真是功德么?”
眼看百件功德即将圆满,最后一件却难住了阿土。这次是邻县遭了大水,无数灾民流离失所。官府开仓放粮,可主管粮仓的赵主簿却是个清官,铁面无私,一丝不苟。按规矩,放粮需层层审批,等公文下来,灾民怕都饿死了。若按阿土之前的“经验”,这“善人”赵主簿,须得用“恶法”对付。可赵主簿一心为公,清正廉洁,阿土如何能对他使坏?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