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585章 草鞋仙

老鞋匠陈四的草鞋铺子,蜷缩在京城南边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深处。铺子窄小,门口悬着块褪色的蓝布幌子,上头只歪歪扭扭绣着一个“鞋”字。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铺,却藏着个稀罕事——陈四老汉打的草鞋,穿上能日行千里。

这事儿可不是瞎传。城南卖豆腐的王二,有回穿了双陈四打的草鞋去邻县送豆腐,天没亮出门,日头刚偏西就回来了,还挑着空担子,乐得合不拢嘴:“神了!神了!我脚底下像踩着风,一百多里地,一袋烟工夫就到了!”可你要是去问陈四老汉,他准是吧嗒吧嗒抽着旱烟,浑浊的老眼眯成一条缝,慢悠悠地说:“草鞋就是草鞋,哪有那等神通。”再问多了,他便闭口不言,只顾低头搓手里的麻绳。

奇就奇在,陈四老汉这草鞋,不是谁想买就能买着的。铺子里常年挂着几双,看着普普通通,黄草编的,麻绳纳的底,可任你出多少钱,陈四老汉只是摇头。他卖鞋,不看钱袋,只看人心。来了主顾,他也不多话,只抬眼瞧瞧,要是瞧着那人心地不善,眼神里透着股子贪劲儿,他便摆摆手,说:“没了,卖完了。”要是瞧着那人和善、眉眼舒展,他才慢吞吞从墙上取下一双,递过去,说:“一双草鞋,十个铜钱。”十个铜钱,买双能日行千里的草鞋,这便宜,打着灯笼也难找。

这一年春天,正是赶考的时候。巷子里来了个年轻书生,叫李文远。李文远家在乡下,家境清寒,省吃俭用才凑了点盘缠,一路风餐露宿,走到京城时,脚上的布鞋早已磨穿了底,脚趾头都露在外面,又红又肿。他听说了陈四老汉草鞋的奇事,抱着试试看的心思,一瘸一拐地找到了铺子。

陈四老汉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,低头编着草鞋。他见李文远进来,抬起头,浑浊的眼睛在他脸上打量了一圈。李文远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,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,可眼神却清亮亮的,像山涧里的泉水,透着一股子诚恳和书卷气。

“老丈,您……您这儿还有草鞋卖吗?”李文远有些局促地问,脚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,怕露出破鞋惹人笑话。

陈四老汉没说话,又看了他两眼,然后慢慢站起身,走到墙边,取下一双崭新的草鞋。那草鞋编得细密,草叶儿都泛着淡淡的青色,闻着还有股子清香。

“十个铜钱。”老汉把草鞋递过去,声音沙哑。

李文远又惊又喜,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,一层层打开,数出十个磨得发亮的铜钱,双手递过去:“多谢老丈!多谢老丈!”他穿上草鞋,不大不小,正合脚,脚底板一阵清凉,走了几天路的酸痛仿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。

陈四老汉收了钱,又坐回马扎上,拿起没编完的草鞋,头也不抬地说:“穿去吧,路上小心。”

李文远千恩万谢,出了铺子。他试着走了几步,只觉得脚下生风,轻飘飘的,仿佛没了分量。他心中大喜,知道果然是得了宝物。考期临近,他不敢耽搁,出了城门,便迈开大步往前赶。

这草鞋果然神了!李文远只觉身轻如燕,脚不沾地,路边的树木、田野飞快地向后退去。原本要三天才能到的下一个大镇,他不到半天就到了。他也不觉得累,精神头反而越来越好。一路上,他遇到个推着独轮车的老汉,车上装满了柴火,在上坡时累得气喘吁吁。李文远想也没想,就跑过去帮着把车推上了坡。老汉感激不尽,非要塞给他几个烤红薯,李文远推辞不过,收了一个,心里暖洋洋的。

就这样,李文远穿着草鞋,日行千里,一路上还帮了不少人。眼看着离京城越来越近,谁知天有不测风云。这天,他走到一处叫“鹰愁涧”的地方,这地方两边是陡峭的山崖,中间只有一条窄窄的山路贴着山壁蜿蜒。前几日连下暴雨,山石松动,李文远走到半山腰,忽听头顶一阵“哗啦啦”的响声,抬头一看,妈呀!一大片山石正朝着他滚落下来!

李文远吓得魂飞魄散,想跑,可脚下是万丈深渊,前后又无处可躲。他心想:“完了,我李文远十年寒窗,还没进考场,就要葬身于此了!”他闭上眼睛,听天由命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他脚上的草鞋突然发热起来,像两团小火炭。紧接着,一股巨大的轻柔的力量托起了他的身体。李文远只觉得身子一轻,睁眼一看,自己竟然飘在了半空中!脚下的草鞋不知何时变成了一朵洁白的云彩,正稳稳地托着他,缓缓地向前飘去。那滚落的山石,从他脚下的云朵边呼啸而过,砸在山路上,激起漫天尘土。

云彩载着李文远,轻松地飞过了那段塌方的山路,到了对岸平坦的地方,才缓缓落下。云彩散去,脚上又是那双普普通通的黄草鞋,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。李文远呆立当场,半晌没回过神,他摸摸脚上的草鞋,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。

他顺利抵达京城,考期也正好到了。因为路上没怎么耽搁,休息得好,李文远精神饱满,在考场上文思泉涌,下笔如有神。放榜那天,他挤在人群中,从榜头看到榜尾,忽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!他高中了!还是第三名探花!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