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山深处,有个叫石生的小村子,村里人大多靠山吃山,以采石为生。村里有个采石匠,名叫石大山,为人老实巴交,力气大,心肠也好。他有个妻子,名叫柳娘,温柔贤惠,只是身子骨从小就弱,婚后更是常年病恹恹的,脸色总是苍白得像纸一样,看了让人心疼。
石大山为了给柳娘治病,几乎跑遍了方圆百里的郎中,药也喝了无数,但柳娘的病就是不见好,反而一天比一天消瘦。石大山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常常一个人坐在门槛上,抽着旱烟,望着远处的大山发呆。他总想着,要是能有什么法子,让柳娘暖和起来,身子骨或许就能好些。
这一年冬天,雪下得特别大,山里冷得像冰窖。柳娘的病更重了,整日蜷在被窝里,手脚冰凉。石大山为了多挣点钱,顶着风雪,一个人钻进了深山老林里,想寻一块上好的石料,卖给城里的富户,换些银两给妻子买些滋补品。
他在山腹深处一个废弃的矿洞里,一锤一锤地敲打着。突然,“咔嚓”一声,一块岩石裂开,露出了里面一个奇特的石头。那石头约有拳头大小,通体温润,泛着柔和的乳白色光泽,不像普通石头那般冰冷粗糙,反而摸上去像婴儿的肌肤一样细腻。最神奇的是,它的形状竟酷似一颗人心,而且,当石大山将它握在掌心时,竟感觉到它在一微弱地、有节奏地跳动着,仿佛一颗真正的心脏。
石大山又惊又喜,心想:“这莫非是山神爷赐下的宝贝?它这么温热,带回去给柳娘暖手,再好不过了!”他小心翼翼地将这颗“石心”揣进怀里,那股暖意瞬间传遍全身,连刺骨的寒风都仿佛不那么凛冽了。
回到家,石大山顾不上吃饭,赶紧将“石心”用温水洗净,包在一块干净的布里,放到了柳娘冰冷的被窝里。柳娘一触到这温润的石头,就觉得一股暖流从手心传遍全身,多日来的寒意和疼痛似乎都减轻了不少。她惊喜地问:“大山,这是什么东西?暖乎乎的,真舒服。”
石大山笑着把白天的奇遇告诉了她。从那天起,柳娘就整日把这颗“石心”抱在怀里。说来也怪,她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,苍白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,人也精神了,甚至能下床走动,帮着做些轻便的家务。石大山看在眼里,乐在心里,觉得这真是老天开眼了。
然而,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。几个月后,柳娘的肚子竟一天天大了起来,像是怀了身孕。石大山和柳娘都愣住了,他们成亲多年,一直未有子嗣,如今柳娘病刚好,怎么就……石大山起初还担心妻子是得了什么怪病,但请来郎中一诊脉,郎中也是惊得说不出话来,只说:“恭喜石大哥,嫂子这是喜脉,而且胎象非常稳固,母子安康!”
石大山和柳娘面面相觑,又惊又喜。他们明白,这一定是那颗神奇的“石心”带来的福分。石大山抚摸着妻子日渐隆起的腹部,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。
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。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,柳娘腹痛难忍。石大山请来接生婆,焦急地在屋外踱步。屋里传来柳娘痛苦的呻吟,突然,一道柔和的白光从窗户里透了出来,照亮了整个院子。紧接着,婴儿的啼哭声并未响起,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清脆的玉石碰撞声。
石大山推门进去,只见床上柳娘安然无恙,而她的身畔,竟躺着一个晶莹剔透、宛如白玉雕琢而成的婴儿!这“婴儿”通体无瑕,甚至能看见里面细微的纹理,他一落地,就睁开了眼睛,那是一双清澈如山泉的眼睛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。而就在同时,柳娘一直抱在怀里的那颗“石心”,发出“咔”的一声轻响,瞬间碎裂成了一堆粉末。
石大山和柳娘又惊又喜,他们给这个奇特的孩子取名叫“玉儿”。玉儿长得极快,仿佛一阵风就能让他长大一截。不出三日,他已经长成了一个七八岁孩童的模样,眉清目秀,唇红齿白,穿着一身单薄的衣衫,却丝毫不觉得寒冷。
玉儿虽然不同凡人,却心地善良。他看到村里谁家有人生病,便走过去,用小小的手掌在病人额头轻轻一抚,那人的病痛立刻就减轻大半,不出几日便能痊愈。他还懂得许多草药的用法,常常上山采药,分给有需要的乡邻。很快,石生村的人都知道石大山家来了个“活神仙”,对他感恩戴德。
“石匠家出了个玉娃娃,能治百病!”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,飞出了大山,传到了城里。
城里有个贪婪的赵知府,此人搜刮民脂民膏,无恶不作,背地里都叫他赵剥皮。他听说有这么个神奇的玉童子,顿时起了歹心。他想:“若能将这玉童子抓来,取其精髓,炼成长生不老药,我岂不是能永享富贵?”
于是,赵剥皮带了一队官兵,气势汹汹地杀奔石生村。石大山和柳娘吓得魂不附体,抱着玉儿就要往山里躲。可官兵已经将村子团团围住。
玉儿却一点也不害怕,他看着那些手持刀枪的官兵,眼中流露出悲伤的神色。他对石大山和柳娘说:“爹,娘,别怕。我本是这山中玉脉之精,因感念爹爹的善心和娘亲的温暖,才借石心化形,来到人间。如今,我的行踪惊动了贪婪之人,若不离开,必将给这村子带来灾祸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